书评:《克拉拉与太阳》

人工朋友(AF, Artificial Friend)克拉拉在商店橱窗里等到了自己的主人乔西。作为以阳光为能量的机器人而言,克拉拉对于太阳有着强烈的信仰,她依赖太阳,信任太阳,向太阳许愿。主人乔西是一位体弱多病的少女,虽然对于克拉拉而言乔西是特别的,但是纵观全文乔西实在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脾气多变,有时甚至于刻薄,同时性格坚毅,情感丰沛。剧情虽然发生在 “未来”,但是几乎并不和任何科幻元素相关,这只是方便塑造克拉拉这一 “假人” 的角色,以及乔西和里克、里克和其他 “提升人” 之间的身份差异。

剧情上的冲突和爆发点有几个:克拉拉和乔西的相遇,乔西家的派对,乔西和里克的决裂与和好,克拉拉跟着 “母亲” 去看瀑布,克拉拉对太阳许愿,乔西病情加重,父亲的出现和克拉拉真实用途的揭露,破坏库廷斯机器,以及最后克拉拉在垃圾回收站回忆前边所有的剧情。克拉拉抱着一个服务者的心态进入乔西家,慢慢融入这个表面和内里都不和谐、却在底层隐藏着深深的爱的家庭,克拉拉为了乔西真心向太阳许愿,并不惜损坏自己也要破坏掩盖太阳的凶手——库廷斯机器,最后克拉拉发现自己进入这个家庭很有可能是来成为乔西的代替者的,一切的铺垫自此全部揭开。最后回忆慢慢拉回到现实,克拉拉躺在垃圾回收站,遇到了自己在商店时的 “经理”,在对话中结束了全书。

克拉拉作为一个感情是模拟来的机器人,却道出了人类内心的真谛:“但如今我相信,他是找错了地方。那里真有一样非常特别的东西,但不是在乔西的心里面,而是在那些爱她的人的心里面。”

整本书没有特别跌宕的剧情,也没有什么硬伤,就是一个平淡温馨的故事,有种看完一部平淡的豆瓣高分电影的感觉,说实话并不是特别对我的胃口。不过倘若书荒那么本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阅读更多

书评:《喜: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名字定得非常有趣,历史的视角从来都是大开大合地瞄准皇城深宅之中,从个体角度来审视某个朝代的书非常少(近年来这类书渐渐多了起来,比如谌旭彬的《活在洪武时代:朱元璋治下小人物的命运》,罗新的《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等等)。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秦简和文献剖析了秦帝国治下安陆城和鄢县的一个小吏喜的生平,进而也不失客观地系统介绍了秦帝国的家庭关系、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官吏设置等等方面,虽然正文中的考据部分实在是太多了些,但仍不失为一本有趣且涨知识的书。

睡虎地的秦简是秦朝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一个 “治狱令史”,喜的的遗体旁摆放了大量的秦简,有记录了当时很多案件的《封诊式》,有浸透着家族传承的《为吏之道》,也有巨细靡遗的《秦律》。看着书中贴出的几张秦简图片真的有种恍惚的感觉,其中相当一部分文字甚至不需辨认就能直接认出,难以想象其与我们隔了两千年的光阴。也多亏了这些秦简和作者不懈的考证,很多历史书不屑一顾的琐碎小知识得被众人看到:秦人的身高、房子、两性关系、家庭组成、社会结构,乃至书信往来中的语言习惯等等都能在这本书中发现,还有政治制度、官吏设置、讼狱流程等等国家层面的框架结构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切地说是自下而上的角度)加以审视。书中内容非常丰富,能吸收十之二三已经算得上收获颇丰了。

如果要挑一个毛病的话,就是本书的考据太多太多了,不仅注释独占一大章,约为全书四分之一的篇幅,而且在正文中也往往为了一个定量的细节动辄贴上好几页的各方考据资料(比如在描写喜的家有几房几厅时就侧面考据了其他家庭的情况,既而合理地推断出了喜的家庭状况),这就使得阅读体验有了一定的割裂感。看到豆瓣上对此书的评价不太高也多是这个原因。不过我对此还好,比之这个月看的《了凡四训:中华人生智慧经典》中为了水字数而重复贴上的注释,《喜》这本书的考据多一些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这些考据如果不在正文中而是贴在注释中估计我就一翻而过,不会认真看了,也少了很多深入了解秦朝的机会。

这是一本挺有趣的书,脱离了始皇帝和李斯赵高这一系列高堂之上的符号,秦朝从一个小吏的眼中看出去并没有太多 “封建”、“第一帝”、“扫六合”、“短命” 之类的历史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碌碌众人、有人情世故、有希望、也有痛苦,正如今天的我们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一样,没有历史,只有生活本身罢了。

阅读更多

书评:《失明症漫记》

一部如刀的作品。

一部剧情上跌宕起伏、探讨中入木三分的作品,一个现实世界的镜像,一段历史画面的小荷才露,也是未来投射的吉光片羽。这是一部精彩无比的作品,值得一口气读完。若泽·萨拉马戈是葡萄牙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而本书毫无疑问地证明了他的实至名归。

就一本小说而言,这本书的剧情足够曲折跌宕,总是给人以 “再读一章” 的欲望,后期主角一行人从精神病院逃出来回到城市中时,眼前的景象甚至堪比丧尸围城。从一本社会剖析的作品角度来讲,这本书无异于是用现代世界的砖瓦构建出了一座如《蝇王》一样的荒岛,一个如《一九八四》一样的国家,一间上帝测试人性的实验室,一爿在创世之初就遗失在诸神视线之外的反乌托邦失乐园。若泽·萨拉马戈如刀一般挥舞着手中的笔,精准地刺破蒙在人类社会上的遮羞布,把血淋淋的乱象与事实呈托在我们面前。

故事开始之初聚焦在若干个因传染性失明症而瞎掉的病例身上,接着这些人就被关到了一个精神病院里隔离,在刚进入精神病院时的各种规定总给我一种恍惚的感觉——难道若泽·萨拉马戈在上世纪就预见到了新冠疫情吗?被关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又都失去了光明,军方更是本着一种 “死人不会传播病毒” 的态度来看管,可想而知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混沌。于是迅速地,像是原初恒星系中一点点微小的扰动形成了恒星一般,秩序和规矩也就逐渐形成了,但是这仍然是比较初期的阶段。随着一伙有组织有武装的失明症患者进入了 “第三个宿舍”,集权和统治也就形成了:人们必须交出值钱的东西来换取外边送进来的食物,甚至需要前两个宿舍把居住在其中的女人送过去供他们泄欲。

女人们排成一队,摸索着进入第三个宿舍,然后被其中二十多个人轮流侮辱直到天亮的情节是剧情的高潮部分,也是冲突的爆发点。在失眠症疫情的蔓延下,唯一没有失去光明的是医生的妻子,在一群已经与野兽无异的人中她不啻为仅存的人性的火种,也因此在看到 “她头往前一伸,张开嘴,闭上眼,免得看见,开始嘬起来” 的描述时我有种异常恶心和愤怒的感觉。在几天后医生妻子拿着剪刀刺入了首领的脖子,开启了混乱的争端。最后在一把大火中匪徒们几乎全被烧死,医生妻子带着能看到的六个人跑出了精神病院,想象中对于越界的射击并没有到来——因为整个社会都已经失明了。

当一行七人回到城市中时,更大的乱象才刚刚出现。到处都是饥饿的盲人,地面上秽物横流,住宅和超市被洗劫一空,能吃的东西只有躺在地上被野狗和乌鸦分食过的死尸了。医生妻子引领众人找到食物,回到了自己之前的家中,在混乱中构建出了一方温馨的小世界。故事的最后,众人逐渐恢复了视力,重新拾起对生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重新拾起人性,本书也在此画下了休止符。

萨拉马戈说自己是一个愤怒的人,因为 “虽然我生活得很好,但这个世界却不好”,这本书毫无遮掩地宣泄了萨拉马戈的愤怒:尚未失去秩序时政府和军方的所作所为,失明者在混乱中迅速暴露出的恶劣人性,混乱下集权者肆无忌惮的奴役,男人们对于贡献出女人来换取食物的坦然,众人指责杀掉了首领而害得大家失去食物补给的医生妻子,抢到了枪却没发现自己的权力随着子弹减少而减少的盲人会计,冲突爆发时和火灾时的众生相,墨镜女人楼下的老太太等等。每当萨拉马戈的笔落在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身上时,那种近乎疯狂的怒火便从书页中喷涌出来,彷佛在说 “看看吧,好好看看吧,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你以为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没有吗,多的是,到处都是!”,就连最后人们光明的失而复得,也并不像是萨拉马戈想要表达什么人性的辉光,而更像是 “今天就骂到这里,这事没完。”

虽然看下来时少不了很多痛苦,无论是剧情,还是海量不加引号和主体的对话。但是这是一本极好的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值得读很多遍。

阅读更多

书评:《我们台湾这些年: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

台湾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无论是在电视新闻、影视作品还是各种教材中,台湾都是相当重要且敏感的一个话题,台湾的流行文化乃至很多俗语口癖都在大陆以各种形式流传。但是倘若深入到台湾的政治格局和近代历史,则很难在上述的各种渠道中系统地获得。这本书条理地,甚至于啰嗦地一一罗列了台湾这几十年来发生的大事小情,从中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和丰满的台湾。

本书读来很难沉浸,各种事件之间本就没有内禀逻辑,中断感十足,不过这也恰是本书的一个优点——可以作为碎片化阅读的绝佳素材。有时读到某些情节时都不由轻笑,感慨台湾果然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地人的所思所想还有各种场景真的太有即视感了,比如老师交代学生在应对教育部门检查时该怎么回答,又比如政治书中的某些固定表达,又比如戒严了三十多年之后开始解严等等。本以为台湾要比大陆早很多年开始在各种方面飞速发展,没想到两岸的发展节奏竟然这么类似,很难说是冤家路窄还是血浓于水了。

这本书挺适合在 “厕上枕上马上” 读,一来可以补充一下相关的知识,二来书中语言活泼轻快,也是打发时间的不错的选择。

阅读更多

书评:《海边的卡夫卡》

村上春树的一本很出名的书,在我的印象里是仅次于《挪威的森林》。看之前以为是对于作家卡夫卡的致敬,看后才明白书名来自一张画,书中最常出现 “卡夫卡” 的场景却是指代是主角田村卡夫卡,而这里的 “卡夫卡” 是捷克语中 “乌鸦” 的意思,也是文中用 “名叫乌鸦的少年” 来代指田村的原因。若说是第一印象,那么书中的某些场景和《挪威的森林》一样如绘春宫,这也是村上春树的老癖好了。全书看下来之后难免觉得有些摸不到要义,只是隐约感觉某些要素在文中多次呼应,似是想要表达些什么,比如 “记忆”、“时间的停滞”、“空间的移动”、“战争”、“入口” 等等。这些交错呼应的元素让这本书看起来有如看一部小众的文艺片,旺盛的表达欲藏在平静的对话和场景中,难以捉摸。但这书并不枯燥,很能够沉下心来慢慢读完。

本书剧情排布上和《穆斯林的葬礼》一样,奇偶章交错描写两条故事线和时间线,奇数章是主角田村卡夫卡离家出走的冒险历程,偶数章是老人中田君寻找 “入口” 的过程。田村和中田两位都经历了一场离家出走,两者通过一起杀人事件发生逻辑上的关联,最后又在甲村图书馆发生物理世界的交汇。少年卡夫卡的故事线现实且成长感十足,老人中田的故事线则魔幻荒诞,但是总感觉相较于少年的经历更加温馨。

卡夫卡在离家出走的路上 “杀掉” 了自己的父亲,又和姐姐樱花以及母亲佐伯交合,印证了父亲对于 “我” 的诅咒,但是也得到了大岛和佐伯的鼓励和祝福。在最后的森林深处,卡夫卡见到了不愿参与战争的两位士兵,见到了化身琼尼·沃克的父亲,见到了 15 岁的佐伯,也见到了现在的佐伯。卡夫卡本想沉浸在此地,最后却被佐伯唤醒,重新回到了现实中。

中田君是我在书中最喜欢的人,说话带着奇怪的口癖,脑子不好使又文盲,但是他偏偏有一种让人愿意亲近的魔力,在一路西行寻找 “入口” 的过程中也有非常多的人愿意帮他。中田能够跟猫和石头对话,又能够召唤出来鱼雨、蚂蝗雨和雷暴,在杀掉虐猫者琼尼·沃克之后,中田在四国认识了热心的青年星野,一起找到了 “入口石” 打开了入口,开启了故事结束的篇章。

很多剧情分析和介绍都郑重地将剧中人物一一与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关联对应,我觉得这样反而让这本书变得无趣——当然我认为这些分析都很有道理——一部文艺片就应该有无数天马行空的解读,一个过于强大和自洽的解读扼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还挺有趣的书,虽然很难弄懂书中的线索,但在一遍遍回忆思索中筛出这些线索——即使难以勾连成完整的主题——也是乐事一件吧。

阅读更多

书评:《错把妻子当帽子》

这是看 B 站 UP 主 “芳斯塔芙” 的直播时被鬼谷安利的一本书,一本介绍神经病的书,这里的神经病是真的字面意义上的神经上的疾病。作者是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这本书是他列举的从医多年遇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 24 个病例。全书说实话并不是特别有趣,跟鬼谷的直播相比差远了,没有脉络和逻辑,完全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只是对于病情症状大加刻画,却几乎没有关于疾病原理的系统讨论——哪怕是科普等级的讨论也没有,因而看完之后是比较失望的。不过这二十多个病例确实能极大地拓展我对于神经病的认知,作为科普读物当然是及格的作品。

书中最有趣的也莫过于第一篇 “错把妻子当帽子”,文中的病人 “P 教授” 眼中看到的只是左脑分析出的几何图形的拼凑组合,却并不能通过右脑把它们组合成生活中的整体物品,也因此会把妻子当成帽子,把手套当成 “五个装东西的小袋子”,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状态。文中还提到了 “P 教授” 在生病前后的画作从具象主义到抽象主义,最后演变成了由线条和斑点组合成的荒诞主义,要不是知道主角是音乐教授,我甚至怀疑这个 “P 教授” 就是 Picasso,进而怀疑是不是毕加索多少也有点这个病?或许已经是永远的谜题了。不过另一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确实是有病的,文中提到他由于脑中的子弹碎片而 “每次他把头歪一边时,就可以听到音乐。他的脑袋中充满了旋律,而且每次都不一样,他在作曲时就拿这些旋律来当素材”。如果能把所有兼具创作激情和才能的人都深度检查一遍,说不定真的能找到一堆有脑部疾病的人呢。

文中还有很多有着特别症状的神经病患者,有的看起来荒诞至极,比如看不到 “左边” 的那位女士,有的却彷佛出现在过我们的生活中,却自然地被贴上 “多动症”、“紧张”、“痉挛” 等等标签而不深加理会,比如妥瑞氏症,写到这甚至感觉《乡村爱情》里的赵四似乎就是一位妥瑞氏症患者。这一系列的病症最终会让人开始思考这一个终极问题:我们的意识到底是什么?假如神经上的损伤或者异常能深切地影响人的意识、思维和记忆,那么意识本身似乎也更偏向于纯粹的宏观物理层面的存在了,但这只是随想,这本书并没有任何探讨,尼克·莱恩的《生命进化的跃升》中有一章是专门探讨意识的,是挺好的拓展读物。

如果是对于神经病人的各种 “诡异” 行为好奇,这本书是挺好的科普读物。不过要是对于疾病成因和原理有稍深入的求知欲的话,这本书并不能给你解答,我更推荐去看 UP 主 “城主鬼谷藏龙” 的直播录屏,那才是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正经看或者当游戏背景音都是完美的选择。

阅读更多

书评:《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

讲宋朝和元朝的书有很多,但是着墨于金朝的书却是寥寥。金朝并不讨喜,一方面金朝从未占据过整个华夏,是一个在群雄争霸中的失败者,另一方面在所谓 “正统” 史观中金朝一直是负面形象,无论是在《射雕英雄传》还是在岳飞的故事中,金朝始终都是邪恶的侵略者。这本书虽然说是围城史,但也花了颇多笔墨介绍了金朝的兴起、发展和壮大,最后至于覆灭,管中窥豹,可以看出金朝是一个普通的王朝,普通到和中国历朝历代一样该有的元素它都有,无论是忠臣良将、才子佳人,还是腐败堕落、泣血悲剧,金朝一个不落。甚至于从十二世纪的中原人角度看来,金朝才似乎是中华正统,所谓宋朝也不过是屈居南蛮的撮尔小国而已。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围城史的专题研究,更是一部对于金朝 “祛魅” 的绝佳资料。

历史的轮回总是自带黑色幽默气质:北宋沉溺于悲婉羸弱、不思自强的气质中,被金朝所灭,金朝却又如北宋和后世的八旗一般,忘了骑马射箭,化作了另一个北宋;金朝和北宋联手灭辽,不过百年之后,金朝又被蒙古和南宋联手覆灭;不过数十年前,金朝时不时挥师北上 “灭丁”,给了成吉思汗版本的 “七大恨”,数十年后金朝官民看见蒙古的散兵游骑都吓得亡魂皆冒;百年前金朝围困东京,灭了北宋,百年后蒙古围困南京(金朝对于开封的称呼),为金朝的灭亡吹响了哀乐;宋朝有岳飞这般忠国之臣,金朝也有陈和尚和完颜承晖这样的倾危之士;徽钦二宗北上 “留学”,宣宗哀宗则南下 “打猎”……这种轮回甚至还可以续写到元朝和清朝身上,仍然妥当熨帖。

金朝国祚百余年,比元朝强点有限,比辽朝和宋朝则弗如远甚。金朝的灭亡在于内外交困:对外,北面赶上虎视眈眈的蒙古,南面对着百年深仇的南宋,西面还有个不安分的西夏;对内,无人才可用,无秩序可守,末代君主们骚操作不断,倾危之士又在三峰山一役中团灭。金朝的灭亡悲惨却又显得无聊,悲惨是因为君臣对对泣也难挽狂澜,无聊是因为金朝的灭亡实在是难以避免,很难有什么操作空间。金朝的国都一迁再迁,金朝的国土一缩再缩,金朝的气运一降再降,最终,金哀宗同后世崇祯一样,吊死在幽兰轩,而后在一把大火中化作焦尸,被宋元两国 “中分”。

说回到围城本身,这本书也相当专业地讲解了守城和围城的指导方针和施行细则,在 “攻城战” 这一专题上有着非常集中和深入的探讨。怎么修建城池,怎么制作攻城砲(投石机),怎么 “蚁附” 攀上城墙,怎么制定战备策略等等,这些话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当然这些话题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悲剧,苦难,因公肥私,乃至于 “人相食”。

攻城战已经是专属于历史的战争形态,不过却是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绵延最久的战争形态之一。攻城虽然是一个点,在历史尺度上只有胜利和失败,但是却往往反映出了一个面乃至于整个王朝,一切的准备和积淀汇聚在一座座城池上,整个王朝的气数也紧紧维系在这一座座城池中。乐毅连破齐国七十城,几亡田氏;默罕默德二世的乌尔班大炮轰开了君士坦丁堡,罗马灭亡;蔡州城破,金朝灭亡……攻城战往往就意味着国运之战,如本书最后所言 “城墙以外的远方发生的事件,往往决定着围城的命运”。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很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书评:《鹿川有许多粪》

这是一本小说集,作者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之前看过他执导的《燃烧》。简单看了下李沧东的简介,发现这是一位长袖善舞成功跨界的文艺天才,先是自己写小说,后来又拍电影,在文学界和影视界都非常成功。这本书本身也兼具韩国文学作品和电影的特点:深切反映现实,但是又如蜻蜓点水,“嘶啦” 一声撕开伤疤,然后迅速转头以一副毫不相干的样子去看地上的蚂蚁。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

儒家文化圈真是不愧根上一家,中日韩这三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 “伤痕”,也就有了各自专属的伤痕文学,素材可谓取之不尽。这本书围绕着韩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斗焕掌权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社会事件展开,围绕着不同的人物来从观察那个时代的一系列荒谬绝伦的奋起与镇压。这本书的名字选得也好,来自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同名中短篇,也是我认为书中探讨最深入的一篇,其中的一句 “支撑这无数威风凛凛的高层公寓的地基,其实是一片巨大的垃圾堆积层,这个事实令人无比吃惊” 道出了作者的心声。

不过就整体上来讲,蜻蜓点水,撩完就跑,实在是有些寡淡之意。很惊讶为什么这本书能排到豆瓣 Top250,想要伤痕文学国内就有的是啊,哪个不是比这本书更深入呢?搞不懂。

全书文风上有些软绵绵,我印象里的日韩的作家普遍都有这个习惯,在场景的构建上喜欢用大段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用词不够 “狠”,使得有时候读起来甚至会失去连贯感。不过这种特有的含蓄意味也正是东亚文化中极为显著的一点,尽管有时候含蓄会僵化成为唠叨。

倘若一定要从这本小说集中选一篇小说来推荐,那我会推荐《鹿川有许多粪》,整本书算是平平常常,不过不失吧。

阅读更多

2022 年 11 月书单

书名 作者 作者国籍 出版社 类型 评分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玛琳娜·柳薇卡 英国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7.0
穷爸爸,富爸爸 罗伯特 T. 清崎 美国 经济金融-专题研究 6.5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德国 天津人民出版社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8.0
皮囊 蔡崇达 中国 天津人民出版社 文学名著-当代文学 8.5
灿烂千阳 卡勒德·胡赛尼 美国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学名著-外国文学 9.0
枪炮、病菌与钢铁 : 人类社会的命运 贾雷德·戴蒙德 美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社会科学-专题研究 9.5
两性关系 李银河 中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科学-专题研究 5.5
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言归正传 中国 起点中文网 其他书籍-网络小说 9.9
飞行家 双雪涛 中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名著-当代文学 7.5

书评:《两性关系》

慕李银河之名而来,失望而归。本书就像一份硕士毕业论文,极其枯燥,充斥着大量报表式的数据,等于是把本属于附录的内容直接搬到了正文,在时间的洗刷下这过时的数据更是极大地拉低了整本书的质量。对于女性地位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发展的描述都是在各个话题上浅尝辄止,毫无深入挖掘的动作。通篇都是女性如何如何了,而没有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讲为什么会这样,只是一味罗列数据和引用别人的话。快速地略读完了,没有必要再读一遍。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