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别跟我说你懂日本》

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游客讲述自己在日本待了几个月之后的所见所闻,有一些不错的观察,但是整体是对不起这个书名的。书中对于日本现状只是浮光掠影地着眼一系列离散的片段,如 “排行榜”、“樱花”、“食物”、“茶道” 等等,而没有从任何历史、政治结构乃至经济发展的角度入手,进而使得全书更像是一本旅游手册,而不具备任何更深一步的探究价值。不过也是合理,因为本书成书前本就是作者在天涯论坛中盖的一层一层的楼,这样与互联网社区比来倒也具备了几分系统和全面的感觉。

倘若是像了解一下日本的风土人情以及浮于社会表层的人们的行为举止,本书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之选,但是不要指望从书中能获取更多的东西了。书中尚有些金句,如 “没有什么比战斗意志大于战斗力的人更虚弱的了”,倒也能贴补整体上的枯燥浮浅。

阅读更多

书评:《包法利夫人》

这也是一本从小就听说的名著,全书读下来非常流畅,文风温润平和,娓娓道来。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夏尔·包法利的夫人爱玛·包法利(这么介绍是为了解释 “包法利夫人” 名字的来由)在婚姻生活中逐渐对丈夫心生厌恶和不满,转而先后于贵族罗多尔夫和大学生莱昂偷情,最后在高利贷的逼迫中服毒自杀的故事。

爱玛心思开始活泛始于一场应邀参加的贵族晚会,自此开始对身为小医生的丈夫夏尔厌倦,转而期待更浪漫和更自由的爱情。书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描写相当精妙,“她的心也像那双缎鞋底一样,与豪华的生活接触一回,上面留下了一些难以磨灭的东西”,“在她看来,人生的悲酸,统统盛在她面前的餐盘里。肉汤的热气,会勾起她心灵深处种种令人恶心的联想。”,“夏尔深信他使她幸福,这对她简直是一种愚蠢的侮辱;他由此产生安全感,不啻是忘恩负义。”。不过在后来跟莱昂的相处中又出现了非常幽默的轮回:“他们太熟悉彼此了,再也感受不到云雨的惊喜和百倍的欢愉。他厌倦了爱玛,爱玛同样厌倦了他。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爱玛在私通中又全部体会到了。” 爱玛的人生不能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她有相当不错的童年,有着爱她的父亲和丈夫,也有不算富足但也足堪温饱的生活,不过她的人生无疑是走向了一场悲剧。

本书写作的目的倒也极其符合那个时代作家的特点,或者说符合每个时代作家都多少有些的特点,即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包法利夫人正值法国个人意识觉性和资产阶级飞速发展的时期(1848 年),阶级矛盾也在这种发展中浮于表面且愈发尖锐,爱玛最后的悲剧正是由于高利贷导致的。

总的来说,本书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书评:《生死疲劳》

这本书看了不止一遍,记得第一次看是高中时得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就去借了一本。无辜地主西门闹在驴,牛,猪,狗,猴,人的轮回中见证了自旧社会以来的时代变迁,期间经历了三代人,这三代人从西门闹的三房太太出发,与整个西门屯的人勾连成一张巨大网,一出出喜剧悲剧和闹剧就在这张网上不断上演。

与余华的《活着》一样,这本书覆盖的时间轴也差不多是从建国到文革结束,只不过相较于前者的纯悲剧性,本书真正的悲剧人物只有三个:西门闹,亲儿子西门金龙和蓝开放,恰好纵跨了三代人。西门闹保留着记忆看着世事变迁;西门金龙极力想当时代的弄潮儿,最后落得个被 “老革命” 同归于尽的下场;蓝开放得知恋人庞凤凰与自己有同一个祖母后吞枪自杀。前半段的核心人物是固执的蓝脸,直到最后都没有入社,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顽抗到底,后半段的核心人物是蓝解放,也是在固执中丢下了县长之位与庞春苗私奔,最终也看着亲人一个个离去,落得一个悲剧收场。

书中叙事结构巧妙,西门闹总是能投胎到最合适的动物身上,以绝佳的视角看着西门屯中发生的重大变迁,甚至还能在关键节点上推上一把,让事情有更充足的动力以发展下去。故事情节也并不压抑,虽然乌云笼罩,但是偶尔还能看到一些 “silver lining”,让这本书读起来很流畅而不至于需要停下来舒缓心情。总的来说本书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书评:《自私的基因》

虽然这本书成书于几十年前,但是丝毫不影响其内容的精到和深刻,这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来说是相当难得的。全书前期行文以琐碎的论点为主,略显枯燥,但是到了后半部分开始进入系统论述的阶段,作者在理论构建出的框架中从现实世界信手拈来的各个论据填充其间,不同的论据之间还可以相互化用互补,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博弈论的角度考察生物种群内和种群间的进化过程,ESS(Evolution Stable Strategy) 的介绍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书中的第一公民是基因,虽然没有主观意识,但是在亿万斯年间通过精妙的博弈手段构建出了现在的大千世界,有种于芥子纳须弥的感觉。从本书的角度出发,发现有很多看似不合理的现象都有了相当可靠的解释,比如为什么社会性昆虫如蚂蚁可以有一部分群体甘愿放弃生育权利而充当任劳任怨的工具人,因为工蚁的基因全部来自蚁后,所有工蚁的基因都是相同的,那么自身是否延续也就无太大的意义,只要保护好蚁后和这个种群,那么自身的基因总会从蚁后身上发扬光大。

又如在生物繁衍中雌性角度的择婿策略,由于雌性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花费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后代,因此对于雄性的选择也就分化出了两种策略:“幸福家庭策略” 和 “大丈夫策略”。前者是大多数鸟类的选择,即在交配前让雄性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筑巢跳舞抓虫子等)以保证沉没成本能够绑住雄性,让其为后代更加上心。而后者是很多灵长类动物乃至哺乳动物的策略,赢家通吃,雌性倾向于选择强大的雄性繁衍后代,以保证后代也能有更加大的可能性存活并在竞争中取胜。顺带一提,据我的了解,选择了 “大丈夫策略” 的种群会逐渐出现雄性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在体型上显著超过雌性的特点,这也与我们的观察吻合。

书中还有些观点可以与近期看的几本书相互验证,也是颇为有趣。如性别的产生和两性的分化,在前者上,本书观点与《生命进化的跃升》(尼克·莱恩)和《进化的故事》(奥伦·哈曼)中的观点相同,即通过对基因的随机组合来快速筛选和富集对当下有益的基因组合。而在两性分化产生的观点中本书与奥伦·哈曼的观点不同,或者说可以相互印证补充:本书认为两性的产生源自一部分配子倾向于变大以贮存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提升产生后代的存活率,那么其他配子只能要么一同变大竞争,要么从质量转向数量,直接减少甚至于完全不携带营养物质,而倾向于极大地增加自身的数量,在这种博弈和协同之中,走质量路线的就成为了卵子,走数量路线的就成了精子,自是两性出现。而奥伦哈曼的观点则不同,虽然也是从细微影响宏观入手,不过其观点中心是线粒体,由于不同配子线粒体结合时总会出现 “自相残杀” 的负面效果,那么干脆一部分配子在减数分裂产生时压根不带线粒体,而全盘接受另一个较大配子中的线粒体,这样也就有了精子和卵子。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再读,观点或许会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失去现实意义,但是这种整体性的逻辑框架才是这本书提供的最宝贵的价值。

阅读更多

书评:《蝇王》

这是一本在一个晚上一口气看完的书,读完给人的感觉就像《2001太空漫游》一样,虽然已缺乏了新意,但这本质是因为它是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这种略带暗黑风格的成人童话在现在看来已经颇有些 “样板戏” 的感觉,但全书整体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在一群流落荒岛的孩子中分化出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主张完整复刻文明(说是复刻但却透露出刻板和邯郸学步的无所适从之感)的拉尔夫,一个是主张释放野性的杰克。拉尔夫想要生火发信号,建房子,甚至构建出了以海螺为意象的民主制度,杰克则一直叫嚷着要杀野猪,要吃肉。前期拉尔夫由于年龄和靠谱的气质拉拢了所有人,此时大家仍然在心理上和文明社会有着丝缕难分的联系,后来随着拉尔夫和杰克的闹翻,杰克另起山头,逐渐通过武力和狩猎聚拢了几乎所有人,甚至在后期还通过对于 “野兽” 恐惧的渲染来操控人心,活脱脱一出原始社会发展史的浓缩,杰克一人独占了部落首领和大祭司的职务。

在荒岛生活的前半部分大家还能保持基本的理智,即使有分歧也顶多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不过到了后期所有人都已经魔怔了,先是在火堆中跳舞的众人误把西蒙当作野兽残忍杀死,又是杰克阵营的人开始对拉尔夫阵营的人下死手,此时拉尔夫身边只有猪崽子陪着他了,紧接着就是猪崽子被杰克城堡外的机关巨石砸死,正当拉尔夫马上要被捅死之时,大人们乘着军舰到达了岛上,结束了这场闹剧。这样阵营分化对立征伐理智丧尽的剧本可以套在几乎一切人类历史上,唯一不同的就是真实世界中没有机械降神。

这本书也让我想起了黄渤和王宝强主演的电影一出好戏,同样是流落荒岛,同样是阵营的分化,同样是民众在阵营之间摇摆,同样是机械降神结束一切,或许其间也有借鉴致敬的影子,顺便一提,这部电影也很好看。

阅读更多

书评:《追风筝的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绵长且引人入胜,像是与阿米尔一同经历了一场人生,又像是看完一部电影后的那种剧情和现实交织间的虚幻迷离。唯一的遗憾就是现在才读这本书。

本书大纲相当简单,不需要介绍剧情,不需要人物分析,不要看任何剧透和解析,去看就是了。

阅读更多

书评:《遍地枭雄》

很喜欢王安忆的文风,有种恬淡如水的感觉,颇有 “不谈美食时的汪曾祺” 之感。书中讲述了上海城郊青年韩燕来(毛豆)在社会发展且动荡过程中经历的一系列故事,毛豆从老实本分到误入歧途,再到彻底堕落最终落入法网,算是从侧面反映出了社会的变化。书中从一个个人物切面中透射出时代浪潮的 “不仁”,以及大势所趋中人们的茫然无措。

本书以毛豆被劫车为界分为前后泾渭分明的两部分,虽然两部分相隔也仅仅是几个月到几年,但是却像是两个世界。在前半部分,毛豆是父母和哥哥姐姐眼中的乖宝宝,尽管身躯已经长大,但大家仍然把他当作一个小孩看待,其本身也有几分 “妈宝” 之感。即使后来与母亲闹了矛盾,但是在姐姐的照顾下生活也很快恢复了平静,甚至还考下了驾照,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在考驾照的过程中和老大老二老三这三名社会各界人士的接触也颇有种温情之感。彼时上海正处于蓬勃之势,一切都在向着更好发展,直到毛豆在圣诞夜里被劫车,遇到了大王二王三王,自此进入了下半部分。毛豆跟着三王四人劫车,销赃,乃至杀人,最后以语焉不详且吊诡的 “因一个餐馆服务员而气数散尽” 的剧情结束了。

毛豆是个老实人,但绝不算是好人,却也是不能说是性恶之人,直到最后落网都让人生不起对其憎恨的感情。大王足智多谋,学富五车,能言善辩,极富领导力,虽然有着缺乏系统教育带来的偏执和刚愎,但整体是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二王三王两人没有太多的区分点,虽然各有各的故事,但是更多的是作为大王的影子而存在。全书就这四人着墨最多,其他人更像是为了构建出毛豆这一形象而不得不存在的引子。在毛豆的世界中,大王这一团伙无疑是毛豆人生悲剧的根源,毛豆的心理活动从 “等着卖车销赃逃离魔爪” 到 “没办法给自己原本的世界一个交代”,再到 “正式加入大王团伙的索性”,最后成为大王帝国忠实的臣民、敬仰者和追随者,并不突兀,更像是身处其位的人都会做的事。

本书读下来有种恬淡惬意之感,尽管书中的人物走向悲剧,尽管时代浪潮扑打在每一个人脸上,但是行文丝毫不给人压迫和紧张感。或许作者想要把时代下的人解构成一个个符号,把他们洒在书中构造的沙盘中观察他们的演变,因此书中人物的名字颇有种随意感,如 “老大老二老三”、“大王二王三王” 等。全书读完除却像是吃了顿不错的馆子之余,难免有些诧异之处,书名《遍地枭雄》,枭雄在哪呢?书中唯一勉强称得上是枭雄的也就是大王了,可这也也算不上遍地都是,或许是我没有体悟到吧。不过总的来说,本书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书评:《鲁滨逊漂流记》

这本书是从小大大不知读过多少遍了,连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也看过不少。虽然是荒岛求生的故事,但是与《蝇王》中的残酷的现实感不同,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甚至称得上享受,我最爱看的就是他开始达到自给自足的状态,有面包吃有肉吃的那段情节,简直是在度假。这本书可以说是大航海时代的绝佳宣传手册了。

阅读更多

论“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翻到一段讲解放前西藏农奴制的视频,其中讲述人皮唐卡、达玛茹手鼓、嘎布拉碗、冈凌号角等一系列令人发指的“人造物品”,正在我的认知又一次被刷新之时,弹幕飘过一句“不知全貌,不予置评”,顿时就如吃了只苍蝇一样恶心,便感觉不吐不快。

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不急于评论是非常正确的,但我认为这仅限于微观小事尤其是在家庭纠纷上,对于大是大非而言,抛出这句话无非就是理中客们打着成熟理性的幌子骑墙上观而已。具体到对农奴制本身的批判上,倘若你不去吐一口口水,那么便几乎可以肯定你是个农奴制的维护者,这么虔诚不拿去做法器真是可惜了。因此对于在这个视频下发出这句高论的人,我只有两个字:恶心。

说到农奴制的维护者,想起前两天私自爬山访古摔死的那位所谓考古学家刘拓,也曾放言解放军破坏了藏区文物,农奴们又没求着被解放之类的话。其本身还有很多高论,已经超出了反党反社会的范畴,已然是反人类了。因此摔死算是个迟来的报应,可惜的是皮骨尽烂,做不成法器了。说到底,以刘拓为代表的一批人把文化符号高挂在墙上,堂而皇之地冠以“人类文明瑰宝”的称号,把人文关怀垫在脚下细细品咂,这在我看来是变态的诗意表达——总之还是变态。

刘拓之流,就像罗翔说过的“学法多了容易失去人性”,浸淫于文物本身也容易把文物拔高到不属于它们的高度,却反把人当成了制造文物的工具。这也是某些文科专业容易歪屁股的原因——我认为也是北大容易出歪屁股的原因。

说个题外话,在视频的评论区有几条热评同样吸引了我的注意,大致是几位藏密信徒讲说视频中讲述的恶不是藏密的恶,而是旧社会里那些坏人的恶,现在的藏密同样是知良向善云云。这就有些给藏密本身脱罪的嫌疑了,与“菜刀不恶杀人者恶”不同的是,炮烙柱本身就是恶的。或许藏密诞生之初是出于普世救济的良好初衷的,但是藏密乃至佛教与统治者们一直都有若即若离的联系,藏密正是在这种联系中不断发展到了今天的样子,其专有工具的属性是无法彻底被剥离的,因此单纯把恶因推到上层僧侣头上在我看来就等同于“我家孩子本性很好的,就是调皮了点”之类的开脱之辞。

就拿一点来说,倘若你问藏密信徒们他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来的,有部分人大概会回答你“佛给的”。对于金珠玛米们的颂扬可能只能持续几代,而佛祖的光辉将永远照耀他们的心房。思想和意识形态的高地倘若我们不去占领,那么就会有其他人占领。在有教派传承的区域实行更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