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金枝》

好几年前被人推荐的一本书,可惜当时只顾蹉跎没顾得上读,也辜负了给我做那份书单的人的心意。

这本书很厚,下边都是读的过程中零散记录的一些想法,未来得及润色,暂且放在这里留待来日吧。

读本书上册的过程中,又回看了下之前《楚辞与原始宗教》的书评,发现其中关于巫术的观点与本书非常类似,如 “从巫术角度而言,人们重在对神的一时的控制和利用,故尊敬与否,倒不是最重要的,因此有可能出现指责或抱怨神灵的地方”,“知识理性可以和巫术宗教在某种程度上相互并存,尤其是在经过认真的抉择的情况下,更应如此”。作为巫术和宗教的经典研究作品,本书应该是过常宝教授写作中的部分参考资料。

“顺势”巫术给各种习俗禁忌提供了另一个有趣的思路。原本我只是认为传承下来的习俗是对某种因果关系或客观规律在环境和行为层面的机械固定,比如屋里不能打伞——会损坏器物,坐月子期间不能洗头——会着凉等。但“顺势”巫术提供了更直接的解释:很所习俗是理论先行而非对客观规律的总结,如孩子多的女人能让植物增产,光着上身收割稻子能让稻壳变薄,这背后似乎缺乏任何客观规律,只是相信人的行为和状态具有传染性。进一步地,一些禁忌是或是源于实用主义,比如触碰死尸之后需要用繁杂的仪式清洁自己,而另一些(或者是大多数)禁忌可能是单纯地源自原始人的朴素逻辑思维:如影子被踩到等于灵魂受损,渔猎期间不能有性行为(并非为了节省体力,而是认为这会惹恼鱼兽)。

书中对于巫术和宗教的产生有非常系统和深刻的看法。在我原有印象中,巫术和宗教差不多是混在一起的,人也是从一开始就体悟到了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但依照书中的观点,巫术在人类社会更早出现,是人类早期逻辑思维的和对自然的掌控感的直接体现,直到经历了漫长的反复验证和一步步探索之后,人类才发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才把信念寄托在强大的未知力量身上,这才有了宗教的雏形。

全书一大半篇幅都在介绍各地对于植物神的各种仪式和习俗,相较于开头前几章关于巫术和宗教的探讨反倒显得流于表面了。多数内容都在讲各种巫术的形式,这些表面形式也主要围绕求雨、收获、四季轮转、王位更替这几个方面进行,而且往往一个习俗要在全世界各地都找到对应的例证,这对于考据需求自然有用,但读起来是在太费时间了。

对于一百多年前的书我有种不信任感,不仅是因为书中内容隔了这么久未必还有效,还因为在那个时代知识的传播和印证手段都有限,书中本就有较多舛误的可能性,实际上也确实如此。由于成书年代过早,本书在考据和论证上充斥着大量的“据说”、“某某某人说”等虚浮的表述,让本书的论点很难成为广泛而确定的讨论对象,大多只能提供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角度罢了。特别地举例,在第四十九章中,讲中国立春神农祭典的部分着实让人尴尬:因为祭典有牛,所以说明了中国人把牛当做了谷精——间接地,这也说明或许前边很多地区巫术和习俗的描述或许也都是作者的想当然。

本书很长,又由于近段时间非常忙,因此用了二十天才读完,这个速度相较于直接看电影或者纪录片显然慢多了。但与纪录片或者电影不同,读书能带来更深入和沉浸的感受,因为这些文字本就是作者复刻出了自己的思维活动,就像把音乐刻印到了唱片上一样,那么读书的过程就是回放这些思维活动的过程,自然会更加沉浸。

整体来看本书还是能带来很多精彩的观点和启发的,值得一读。

阅读更多

书评:《抓落叶》

“你会开始有欲望,”梅里亚姆说,“有时会非常渴望。而你往往得不到,或者你会认为你想要的是一件事,而你真正想要的是另一件事,或者你会得到你想的东西,但不再想要了,或者想要不同的东西。”

前三部看下来有深切的认同感,认同人生无望,永远在跌向深谷。艾略特平淡地讲述了自己一生,童年遇到的怪物和艾瑟尔,高中和学姐瑞秋做爱,大学和艾米恋爱又分手,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又因为现实各奔东西,后来工作不顺,被欺压刁难,又被女友戴了绿帽子,一切都非常平淡乃至寡淡。艾略特想要逃离现实,想要逃到“永恒之境”的心态然后我多少也有些共鸣,此时也想到了《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之前对这本书评价很低,现在想来可能只是因为心境未到。

这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乱,读前三部时都没完全沉浸。但在看到第四部时,看到艾略特与萨沙“电子交融”时,忽然抬头,觉得自己烦忧的事情竟离自己无比遥远,好像书中的才是我的故事。可惜,这本好书在快结局时我才真正读进去。第四部才是作者真正想说的,但不是以一种教化的爹味口吻,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好故事本身。近来读书愈发难以沉浸了,在 MS 时最能沉心,往往一口气读完一本,在 MMT 时也还好,也能读挺多,但来了 BD 之后忽然状态骤降——别误会,我挺喜欢现在的工作的,可能只是心里又开始想的多了,这也正常吧。

全书的文风让人非常舒服,读的时候感觉像是被一股巨大的暖流包围了,有一种待在温暖的房间一样的安全感。作者穿插评论和推进剧情的手段非常高明——在平实的文风中略显荒诞地插入一些对 “过去” 和 “未来” 的描述。在对 “过去” 的描述中,主要是讲 “旅人” 们竞拍人生,以及借梅里亚姆和乔利斯之口评论 “欲望”;在 “未来” 则主要围绕情绪、自杀、人生意义这些概念展开。这些抽离的剧情从两个方面把人生解构成欲望、剧情、情绪等元素,让读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审视人生意义,读起来非常新奇有趣,这些课题在这样的风格下也丝毫没有了古板油腻的感觉。

欲望,人生,生活,亲情,友情,爱情,痛苦,自杀,勇气,陪伴,所有的线索交织在一起汇集在这本并不算太大的书中,足见作者功力。这是一本能让人(哪怕短暂地)升起对生活的热情的书。这也是一本特别适合改编成电影的书。

阅读更多

书评:《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

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读这本书了,不管读多少次,我都会给这本书打满分。在轻松搞笑的文风中,言归正传把盘古开天、龙凤大战、巫妖大战、鸿钧合道、女娲造人、三皇五帝、天庭创立、玄鸟生商、封神榜、哪吒闹海、武王伐商、化胡为佛、西游记等中国古代传说和历史全部串在了一起,全部故事的线索都集中在李长寿身上,剧情衔接无比自然,情节设置引人入胜,无论看多少次都会有新意。书中每一个大的章节都各有各的特色,有的搞笑轻松,有的严肃甚至催泪,但没有废篇,没有灌水,实属难得。

在人物设置上,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各有特色,虽然囿于篇幅和体裁限制,难免有些脸谱化,但仍然非常鲜明立体。谨慎、善谋、机敏又有些腹黑的李长寿,活泼可爱古灵精怪的蓝灵娥(顺带一提,我认为如果要有真人版的话,B 站 UP 主 “是一只九龄” 是蓝灵娥的不二人选,样貌气质都太贴合原著了),认真固执又偶尔透出几分可爱的有琴玄雅,迂腐古板又好面子同时又无比疼爱徒弟的齐源老道,大大咧咧喜欢喝酒的酒玖,没有架子又喜欢瞎想的掌门季无忧,好面子小心眼又愿为苍生顾的玉帝,处事淡然无比强大的玄都大法师,心胸豁达古道热肠又有些搞怪的赵公明,温柔坚定的云霄仙子,皮得不行的琼霄碧霄仙子,阴阳语十级的太乙真人,心机深沉又处事随和的多宝道人,不负西方不负苍生的地藏,清静无为洪荒第一的太清老子,到处操心的大家长元始天尊,义气为先极其护短的通天教主,喜欢漫画又为人族牺牲了一切的女娲娘娘,祸害苍生阴谋布局的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天地开辟以来的最大赢家和阴谋家道祖鸿钧……似乎每个角色的声音都能记起。

我对书的喜好不只在于书本身,读书时身处的环境、心情、气味都会随着剧情一起印入脑海。因此虽然 《克拉拉与太阳》 这本书并不算过于出彩,但是由于读它时处在一个稳定安全又温馨的环境中,每次回想起来总是会觉得有种怀念和安心的感觉,《那不勒斯四部曲》也是同理。同样地,在读《我师兄实在太稳健了》的时候,我有时处于车上、排队、睡前等碎片化的时间中,有时又处于痛苦、焦虑、怀疑、退缩等负面情绪中,是这本书帮我留住了这些本似乎不属于我的时间,我很感激。

如果只能推荐一本网络小说,我会推荐这一本。

阅读更多

焦虑

还有两年多我就三十岁了。

三十岁了,而立之年,一事无成。我想要的都没得到,从没得到过,而且随着年龄增加,随着一天天重复而不见一丝破局的光亮透进来,我想要的离我也越来越远了。

更年轻时,焦虑,但同时也有一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未来的小小的轻松感。但现在不同,现在一边是焦虑,一边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心态:我的人生已经是残次品了,后边过得好又如何呢,前边精彩的十年——对于那些活得值得人来说——已经没了,后边再好又如何呢——更何况后边也不一定会有多好。

我这几年近乎疯狂地读书,从一开始定位就很清晰:为了治焦虑。不得不说这是我给自己开出的最好的药方了,真的管用。但这个做法本质上只是阻断——阻断引发焦虑的神经递质的传递,而没有解决问题本身。读书是不解决实际问题的,泛泛地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除了在社交场合 show off 以外无甚大用,还有可能招致别人的厌烦——人们大多是不喜欢比自己懂得多的人的。知道一些历史事件或古生物知识,也基本上跟知道奥特警备队的成员都是谁一样,或者跟知道小马宝莉稀有卡片一样,只是个纯粹的爱好,不解决任何问题。

未来到底在哪呢,眼下的生活模式,重复一年可以,三年五年也可以,那十年呢,二十年呢,真的等四五十岁再想起来抬头看时可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了。我不知道怎么过才能不后悔,但我知道这样过未来一定会后悔——这么过的话我甚至不愿去说未来这个词。

我并非在抱怨现在的生活,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我现在的生活已经非常不错了,没有可抱怨的空间。但这种一般意义上的好对我来远远不够,我想要更多,我要更多的钱,我要更多的时间,我想成为 somebody,我想像桓温一样 “大丈夫不能流芳千古,就要遗臭万年”。

或许我真正的问题在于缺乏明确的生活目标,我不知道如何在飞速闪过时间中抽离出能编制成坚实记忆的线,只能眼见着时间像织机上的丝一样被抽走,一愣神的功夫一切都没了。时间就是构成我的全部,假如任由丝线被徒然地抽走,最后我也就归于虚无了。倘若一天天能过得值得记忆,我大概也就不会这么焦虑了吧。

说来有趣,突然想到一个物理学理论:时间和空间本质上是几何关系,三维的运动和时间都是一个四维向量的分量,其模为光速。这就意味着做的运动越多,速度越快,时间也就越慢。假如多做些选择,多折腾些东西,是不是就能抓住更多的时间了呢?

心很乱,似乎跟几年前相比仍然没什么长进,还是充满无力和迷茫,还是不知道怎么做,也没有魄力去做改变,瞻前顾后,犹疑不决,也无处倾诉,只能喟叹后该干嘛干嘛。我最喜欢的网络小说之一是《凡人修仙传》,原因之一就是韩立从不会这样,韩立一直都是独自前行的,韩立永远都有前进的办法,也永远都有前进的勇气,天道也没有辜负韩立。只是终究可惜,寿元所限,“修炼无岁月”对真正的凡人来说是一句太残忍的话了。

2024 年 08 月 06 号,01:08 于北京海淀

彩色的石头

记得之前峰哥和小乔有一期节目,里边小乔对于峰哥的一句评价我觉得非常准确:“峰哥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知道要为之付出什么代价的人。”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觉得可以用来评价每一个坚定活着的人。我的痛苦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一边嫌弃“买房还贷结婚生子”是一种庸俗和沉沦的默认选项,认为这丝毫不值得期待,另一边又找不到要用什么选项来替代这一庸俗的默认值,活在夹缝中比无脑选择默认选项更悲哀。

我想了下,感觉还是可以给自己定一些目标的,我不适合为感情和牵连活着,那就为符号活着吧。我最近疯狂迷恋信用卡,办了很多,有实用的,也有办完就销卡的。信用卡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实际作用并不大,接送机和贵宾厅一般也就是最大的福利了,但卡本身像是游戏里的徽章或成就一样带给我不小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既然这是我喜欢的,那就以这个为目标吧,我想要各大银行的私行会员,我想要百夫长黑金,我想要中信无限,这是我想要的符号,我要为这些符号活着。

早些时候,19 年前后,我疯狂地喜欢跑车和豪宅,当然现在也是,这也是一种符号。在“人生赢家”们看来,这当然是悲哀和刻板的,但我没有选择,我也只能接受这种悲哀,像是被几块颜色鲜艳的石头吸引误以为是配偶的昆虫一样,机械地撞在石头上,无限重复直到不再动弹为止。

我知道自己在追寻彩色的石头,可我又能怎么办呢。我的人生是悲哀的,我无法在别处寻找到哪怕一丝丝的成就感,哪怕一丝丝的被需要感,我无法在别的人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也只能寄情于符号了吧。我愿意当这只虫子,即使这样,能撞到彩色的石头也是我遥不可及的梦,但至少算是个目标了吧。

只有把符号当成目标,我才能告诉自己前十年没有浪费,大好的人生,没有浪费,不然我就没办法回望过去了。又有谁能救我呢。

刚看完午夜场的《抓娃娃》,明天一早就要赶去杭州的飞机,现在睡不着,姑且矫情几句吧。正好我的精粹白可以在萧山机场用,小小期待一下萧山机场的农行贵宾厅。像是鱼儿出水鳞片反射阳光,这是我一潭死水的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值得期待的东西了吧。

2024.08.11 凌晨 01:07 于北京

P.S. 果然起晚了,早上被司机电话叫醒的。差点误机。

2024 年 07 月书单

书名 作者 作者国籍 出版社 类型 评分
回荡的钟摆 许小年 中国 中国计划出版社 经济金融-专题研究 7.5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中国 岳麓书社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7.0
权力的48条法则 Robert Greene 美国 东方出版中心 社会科学-专题研究 8.0

书评:《权力的48条法则》

我把这本书归结为广义的“成功学”范畴,即妄图用简单机械的几条定律总结涵盖复杂多变的现实社会乃至历史。尤其是本书还有大量的案例分析,且作者倾向于把历史事件的走势与结果机械地归结为本书所述的法则,“拿着锤子找钉子。但话说回来,本书提供了一套还算坚实——未必正确——的思维框架,可以拿来验证一些历史事件,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是挺值得一读的。

阅读更多

书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毕竟成书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现在汗牛充栋的历史研究中,本书的主线显得略 “散” 了点,政府组成、外交关系、军事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宗教、皇权演化等各个点上都只是浅浅带过,而且也并无交叉对比,颇有一种想到哪写到哪的随意感——当然了,这本书本就是演讲稿辑录而成。

钱穆先生在彼时为了唤醒“民族自豪感”,对于事实有一定程度的夸张讹变。比如丞相制度下皇权和相权的关系,被钱先生妙笔写为皇权竟天然地占劣势,以此突出制度优越;又比如钱先生估计在举孝廉制度下要不了十年宫廷之中就会被地方优秀才子们充塞盈门,而实际上这些才子仍然为贵族子弟;还有桑弘羊的盐铁官营这般敲骨吸髓的政策也能被说成“国家社会主义”。

在钱老看来,“相权”本身对于政治体制的象征和实际意义都是巨大的,因而说由于明朝废相所以中国制度从此产生巨大分野。但我认为废相与否只是角色名号的变化:从宰相到首辅,其实质功能与定位并无不同,都是政府运转和政令转承的枢纽。何况在有宰相的时代,宰相也并未真的就“分立”了,其权力的独立和排他性也仅仅是体现在几个官职设定上,而非政治实践上,汉武帝手下一大堆的丞相就只剩田千秋一个没被杀的,正说明了这一点。

有些论调过于书呆子气,甚至颇为幼稚,比如 “中国人传统,则常求取决于贤人……中国人只要认为其人是贤者,就能够代表多数”,当然我理解钱先生是为了照顾彼时受众,这也是基于特定历史时期不得不有之言论。

在文中偶然也能发现非常有启发性的观点,如 “一个皇帝要独裁,他背后定要有一部分人强力支持他,他才能真独裁。任何一个独裁者,都有拥护他独裁的一个特定的集团。我们此刻说皇帝独裁,我们也要看是哪个力量在帮助他独裁,拥护他独裁”,这些内容倒是我从没有想过的,诚受教了。

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但是考虑成书的特殊背景,也不必过于深入。

阅读更多

书评:《回荡的钟摆》

对这本书闻名已久,近来才有时间读。不夸张地说,第一辑读下来酣畅淋漓极其过瘾,作者对于某些东西的批判在我看来切中肯綮直指核心,而且借身份优势这些话作者说出来不会被 “捂嘴”,因此非常难得。在提振经济、强化创新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设想,比如放松监管,注重产权保护,制定框架而非当审核员等等。可惜,现在这艘大船在向着完全相反的方向驶去。

不过这本书在我看来也就前半本值得读,后半本不仅掺杂进了一些无聊的理论(理论有用,但确实无聊,而且也与本书宗旨不符),更有甚者,在作者一些讨论中涉及到“外行”的领域还有一些可笑的论调,而且在观念上越来越偏颇,下边几段来 “挑挑刺”。

如第二辑中谈“为什么中世纪的人们没有去发明机器呢”这个问题时,作者手里拿着“缺乏技术创新的制度性激励”这把锤子到处乱敲,什么话题都成了钉子。这个锤子是挺有用,但为了中心思想而中心思想,忽略了科技发展这个独立领域固有的特点和规律,外行气息十足。

又如第二辑中作者极力建议医疗全面市场化,理由是医疗产品跟食品一样,市场配置能给出比政府控制更好的结果。但忽略了这样两点事实:中国的食品市场背后是十八亿亩红线,显然属于政府控制而非市场配置的范畴;同时市场化了的欧美医疗行业并没有体现出显著的市场化特征,相反地,医疗集团和协会在这里充当了控制者的角色,让整个行业的竞争极不充分,“一致对外”地从民众手中攫取利益(遗憾的是中国也有这样的趋势)。

“用摄入热量和营养、寿命、生活便利以及生活享受的多样性衡量,当代中产阶级的绝对生活水准超过了传统社会中的帝王”,这句话十足可笑,我不想拿“专家”说事,但是作者这句话实在是太“专家”了,透着一股子琢磨数字把脑袋琢磨坏了的蠢蛋气息。

最后一辑学术方面还行,但是常识上充斥着意林风味,什么 “资本社会中上升通道永远存在”,“西方家庭中子女18岁就会被赶出家门” 这种令人无力吐槽的字句竟然会出现在这本书里,恍惚间让我怀疑我的时间到底花得值不值。

附录这一辑,常识啊常识啊小年先生!什么叫 “为什么古埃及的历史上三四千年这个社会没有任何改变?因为没有外部冲击,没有内部危机。” 埃及从古王国时代一直到近代一直是一片“热土”,走了波斯来了罗马,啥时候成了静态社会了。

总之吧这本书其实还是值得读的,但是也不能盲目,作者毕竟是经济学家,也毕竟只是经济学家。

阅读更多

2024 年 06 月书单

书名 作者 作者国籍 出版社 类型 评分
爪牙:清代县衙的书吏与差役 Bradly W. Reed 美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品读历史-历史专题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