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没有读过这个类型的书,本来以为会是有些无聊的事件罗列,但没想到沉浸感十足,特别有种电影感。如果在 Pandemic 初期读到这本书,体悟应该会深得多。我还记得 2020 年初时,我一边改论文一边听着电视里武汉的新闻,虽然知道这是世界级别的大事,也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但是从未真的从心底害怕过。如果那时读过这本书应该早就把遗嘱写好了。
书中对不同人物和事件描写的交错像是电影中镜头的切换,比如书的开头,先是描写恩多贝女士分娩和分娩失败死亡的场景,紧接着就是比埃塔修女发病的过程。你甚至可以想象导演特意要求此时要手持拍摄,让场景晃动以突出紧张和措手不及的感觉。修女一点点走向死亡的过程很有一种灾难电影《解冻》的感觉:电影中极地冰盖下解冻出的虫子迅速繁殖侵蚀人类的肉体,这一点与病毒的扩散过程很像。
随后 “主角们” 的出场更是像经典美剧的开头:一个 J-Cut 接入,警笛声响起,然后淡入画面,街道上散乱的警车和救护车,一个叉着腰的警官跟其他人繁忙地交谈着,还时不时抬头知会一声同事。也无怪这本书的前作《血疫》会被改编成剧集,理查德·普雷斯顿的写作功力太强了,画面感真的十足。(给我同样感觉的书还有刘和平的《大明王朝1566》,电视剧简直是照着书一句句拍的)
作者的笔力除了场景构建外,还体现在独特又熨帖的比喻上:当地特色的葬礼成了病毒扩散的温床,葬礼就像高速摄影机下的核爆;病毒像是鱼群,变异且适应的病毒在鱼群中脱颖而出;病毒隔离区是融毁的反应堆核心;冷冻箱中的冰雾像是触手一样爬出来……这种贴切又符合逻辑的比喻真的是只有完美可以形容。
在应对病毒爆发的过程中,医疗工作者们当然很伟大,而且起到了绝对的正向作用。但我不想、同时认为作者也并不想歌颂他们的伟大,这本书透露出的是一种更宏大也更 “天地不仁” 的东西。医疗工作者也是人类这个巨大的有机体的一部分,而全书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仅仅是这个有机体在面临自然界时的脆弱和迷茫,一如人类群体第一次从非洲大陆走向世界时一样。即使人类短暂胜利了也没什么好歌颂和赞扬的,因为下一次大爆发随时可能再来,届时人类也未必能做出比这一次好多少的应对。这并非悲观,而是现实。
与医疗工作者相呼应的是地方政府的无能无为,从始至终鲜能见到政府组织或军队的身影——除了克扣补贴和贪腐索贿的时候,塞拉利昂这个国家仿佛被它自己遗忘了似的,这也是非洲国家的常态了。
第三部穆扬贝医生在明白了病情根源是传染性病毒之后的表现很真实,他总是幻想着身上会出现症状,开始极度疑神疑鬼,此时他不是医生,而是一个普通人,或者说医生本就是普通人。第四部里汗医生的死也非常触动我,他是主角,他怎么会死呢?但这是现实的故事,现实中没有主角,现实中也没有人不会死。
临近结尾,“假如四级病毒在世间爆发,超级城市纽约被迫施行远古法则,情况会怎么样” 这段话简直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准预言,短短三年后一切就都成为了现实。更令人绝望的是,从这几段话中透露出的并不只是作者以及相关医疗科研工作者的睿智,更多的是一种谈及随处可见的简单事物时才有的淡然感:病毒和宿主在几亿年的战争中从未落于下风,这场战争更是从未停止。
最终这场埃博拉大爆发还是熄灭了,但不是被抗体药物或疫苗扑灭的,而仍然是得益于 “远古法则”,即隔离、消毒和等待,几年后的新冠似乎也是如此。虽然不知道下一次全球性病毒大爆发是什么时候,但可以确定的是肯定会有下一次爆发,我们能做的只是希冀到时候人类有更直接的应对手段了。
这本书真的很好看,值得一读。